当前位置: 首页 > 美食

“百搭”春笋

发布时间:2023-03-14 浏览次数:589 作者来源:响水融媒

“竹笋初生黄犊角,蕨芽已作小儿拳。试挑野菜炊香饭,便是江南二月天。”

北宋诗人黄庭坚《观化十五首》中的《咏竹》,巧用“黄犊角”“小儿拳”的暖心之喻,唤醒了温润的江南春色,撩动了人们开春的味蕾。

这不,过了春节,气温逐步回升,扬州田头的植物竞相舒展枝叶,园子里近乎一天一个样。早间去个菜场,五彩斑斓的新鲜蔬菜,陆续出现在各个摊点。喜欢应个上市鲜的,已经开始留意春笋、香椿、马齿苋等春季专属食材,如有阵子没在意,过了这个档儿再想吃,那就得等到来年。

摆在过去,春笋也不怎么精贵,家前屋后只要有些空地,不少人家都会栽片竹子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尽管不是人人都知晓东坡先生的诗句,但栽竹却是农家宅院的标配,于是餐桌上隔三岔五能有竹笋出现。

竹笋一年四季都有,只是开春时节采挖的笋,与其它季节相比,个头更大、颜色更白、肉质更嫩,味道也更鲜。读中学时住校,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。高一寒假过后,宿舍里有位同学带来一缸子咸菜,让我尝了尝,哇!简直要鲜掉了眉毛,那是用切碎的春笋炒的咸菜,是我第一次吃到。春笋炒咸菜的味道,也就成了永久的回忆。

春笋炒咸菜,可以说是打上“年代印记”的特色菜。到了现在厨师的手里,春笋可谓“百搭”:炒、烧、煮、煨、炖,只要有春笋参与,味道立马就不一样,坊间还有“无笋不成席”的说法。

去市场买春笋要懂得挑选,裹在外面的笋衣如果是嫩黄色,那是刚挖出来的,最为鲜嫩,摆了几天的,笋衣就会发黑发枯;笋节之间距离比较平均,长得矮矮胖胖的,要比细细长长的更好吃;笋肉颜色越白越嫩,笋子底部如果指甲能掐进去,品质就非常好。刚刚采挖的春笋,按照不同部位鲜嫩程度,可作不同的食用方法。嫩头可用来凉拌、清炒,或作为肉圆、馅心的配料;中部可切成笋片炒烧,或作为其它菜的配料;根质地相对老一些的笋根,可供煨煮,或是荤菜一起煲汤。照着这个思路,我们来做几个菜看看:

先来个凉拌,简单,容易上手。买到特别嫩的,都不用区分部位,去皮直接切成丝;根部稍老些的,用笋尖部分,切好后焯水,然后麻酱油一拌就可以了,春笋吃的就是这个鲜,切记不要用什么重调料。选个雅致的瓷盘来拌,清淡又养眼。入口嫩而不涩,带点微甜,脆爽清香。春笋富含膳食纤维,想要减肥瘦身的话,这种吃法应该是首选。

再来个油焖春笋,练练手。将凉拌笋尖用剩下的部分,从中间剖开,用刀拍松,切成五厘米左右长段,焯水后沥干。炒锅烧热后下油,放入花椒,炸香后捞出;春笋入锅煸炒,色至微黄时,加入酱油、白糖和开水,小火焖煮五至十分钟,汤汁收浓时,放入味精,淋上麻油起锅。这种做法能够保住春笋充足的水分,不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,以及钙、磷、铁等微量元素,也有利于消化吸收。

觉得不过瘾,还可以来个春笋烧肉。将五花肉洗净切块,春笋切成滚刀块焯水。锅内油热,将白糖小火炒出糖色;放入五花肉,快速翻炒使其均匀上色;加水放入酱油、姜葱料酒,烧开后撇去浮沫,转小火至肉七八层烂时,烩入春笋,适度添些调料,再烧十分钟左右上桌。

已有三道菜,索性来个四菜一汤。春笋煲鸡汤,做起来也方便。春笋切成滚刀块,淡盐水煮五至十分钟;草鸡切块焯水沥干。鸡块煸香下汤锅,放入竹笋、香菇、葱段和姜块,大火烧开,小火慢炖,关火前加盐稍煮。焖个刻把钟,掀起锅盖,香气清逸,味道鲜美。

一不在意,午餐已弄出了一桌春笋宴。其实这样的厨艺,在擅做“妈妈菜”的“家厨”手中,那都是“家常”。时常看到朋友们饭点的发圈,真的眼馋有这样口福的人家,可以跟着他们的节奏,遍尝四季的美味。生活在长江边,过去鱼类丰足的年代,春笋鮰鱼、春笋河豚,虽是筵席上的大菜,但三五好友小聚时,偶尔也能一见。禁捕之后,餐馆多用养殖的替代,总是差那么一层味道。期待开禁之时,这些春天的至美,能够重返人们的餐桌。

作为传统佳肴,春笋入诗入馔由来已久。《诗经》中就有“加豆之实,笋菹鱼醢”“其籁伊何,惟笋及蒲”的句子,后人以此为题的诗作就更多了。偶得“春笋肥堪菜,秋花暖可毡。何须双野鸭,屏上五湖天”这四句,与前面的《咏竹》,倒是很好的呼应。而且巧得很,竟是出自黄庭坚的老乡,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笔下。键盘敲到这里,怎么就想起了“冬笋鸭肉包”,倘若换作春笋,不知哪种味道更鲜美?明天一定去问问店家。

来源:学习强国